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八名同学参加科普中国创作学院培训

2023.06.07 | 【自然文化研究院】/【校科协】 | 阅读次数:51

20236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八名同学科协组织参加了由科普中国创作学院开设的科普培训讲座。本次分享是由“美丽科学”科学摄影师缪靖翎老师为大家讲解的:《用镜头重现暗夜中的两爬之美》。


  缪老师通过镜头为大家展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神秘美丽的两栖动物,向大家分享了科普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技巧方法,呼吁大家在进行创作时,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基本理念

让我们听听同学们对于这次科普讲座的感想

甘容菲地学院

生物界是如此的奇妙!原来这么多未曾见过的两栖动物老师的讲解打开了自己的固有思维,原来去认识新事物,接受新事物,探索新事物过程十分有意义!我相信人类永远不会停止探索自然的脚步,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必将这种创新创造意识发扬光大

刘心兰地学院

一个好的科普命题本身就能足够吸引观众,再通过绝美的镜头语言,将科学讲成动听的故事——这就是缪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知识盛宴。

夏莲水环学院:

主讲老师精彩的经验分享不仅让我对摄影技术有了更深入的发现,也让我在日常拍摄爱好中更有信心充满灵感。更重要的是,本次培训中学习了老师如何利用自己所擅长知识公众传递普及方法意识相信,必将热衷的科普制作有所启发

岳婉怡地学院:

感谢学校科普中国给我们提供的学习机会通过这一期两爬动物之美,学习了如何用不一样方式将这种美向大众表现出来。生物界的美是多元化的,我们地球科学也一样,不仅多元而且历史悠久我们要尊重生命,敬畏自然。

王凯雅地学院:

这次的科普培训让我对于两栖动物这一神秘群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科普创作有了更多创新启发创意灵感,更让我知道了敬畏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期待通过自己的所学所擅长地球科学专业知识,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有趣的科普作品。

韩颖璐地学院

十分荣幸作为学校推荐北地青年代表参加此次科普中国的科普培训我们详细了解如何科普创意展示,例如:前期内容选定、方案策划、实地调查拍摄器材的选取及拍摄实施计划。

一位优秀的科普工作者应该善于观察收集心中的科普创意拥有十足的热情与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对待生态环境的保护态度,也会让我们思考我们在进行球科学科普科考之时如何减少对环境的破环。

何林霖材料学院:

感谢学校科普中国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学习机会。在听了缪老师的演讲后我对科普创造过程尤其是拍摄方式方法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为我以后继续积极投身于科普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饶昊舒地学院

伴随着缪老师的生动细致的讲解,我的灵魂仿佛跟随着他回归到了自然丛林之中互动问答环节中我也被他对科普,对两爬动物的认真、热爱和坚持所打动。正如习总书记所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理应灵活运用专业地学知识,积极主动承担起地学科普工作的一份责任。